医院新闻

从900克到4500克,这个四次被下“病危通知”的娃终于康复了
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08:07:11 浏览量:88

近日,我院新生儿外科传来喜讯:超低体重早产儿宝宝团团要出院啦。这个出生时仅27周大、重900克的小生命,出生不久就患上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在经历四次“鬼门关”前的生死考验后,终于迎来新生,近日将康复出院。

初入“鬼门关”突发腹胀紧急转运手术

2024年11月16日,胎龄仅27周的团团在当地医院提前降生,出生时只有医生的一只手掌大小,体重900克。由于早产,各项机能发育不成熟,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被安置在新生儿暖箱中接受24小时监护。在开始尝试喂奶后,团团虽然偶有腹胀的症状,但生命体征总体平稳。

然而12月26日傍晚,情况突然急转直下——团团出现严重腹胀、反应迟钝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当地医院紧急邀请我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壮文军会诊。壮文军判断他很可能存在肠梗阻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情况。这是急腹症,面对这样弱小的孩子,情况刻不容缓。

当晚十点半,团团被紧急转入我院新生儿外科急救,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较量就此打响。医护人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:吸氧、心电监护、影像学检查……X片检查显示团团有肠壁积气征象,怀疑存在肠坏死,壮文军组织副主任医师包景峰等专家团讨论,结合孩子腹胀明显、全身情况差,喂养过程中出现不耐受、腹胀、呕吐、血便等表现,考虑很有可能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,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探查。

在有序的术前准备后,12月27日凌晨一点,团团被紧急送入手术室,壮文军及包景峰连夜为他进行了急诊剖腹探查手术。手术持续了1小时45分钟。术中发现孩子的肚子里有大量黄色渗液,有的肠管已经充血僵硬坏死,团团被确诊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。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中的严重肠道疾病,进展迅速,死亡率较高。为了挽救团团的生命,两位专家将坏死的回肠部分切除,并将完好的肠管与皮肤缝合,同时在团团的肚子上留下了一个“生命通道”——回肠造口。这种手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感染,还能为后续的肠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。

手术后,团团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支持治疗,此时小小的他经历了疾病折磨和手术治疗,病情危重,在重症医学科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,闯过了呼吸关、营养关、感染关等重重关卡后,2025年2月13日,团团的病情逐渐平稳,转入新生儿外科继续接受治疗。

经过营养补充和抗感染治疗,他的吃奶量缓慢增加至按需喂养。2月20日,团团造口排便通畅,腹部切口愈合良好,腹内炎症得到控制,出院了,计划等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,且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到医院进行关瘘手术。

再陷“病危”

尽管出院前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了护理方法,但由于团团年纪小,出院后,家庭护理一直是个难题,每当哭闹时造口处就会有液体外渗,进而引发了身体内环境的体液不平衡,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营养状况差等一系列问题。

3月27日上午,由于重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团团再次入院,血氧饱和度低,反应极差,全身还出现花纹,皮肤苍灰,又一次陷入病危。为了接受进一步救治,团团又被紧急送入重症医学科,接受呼吸支持、补液扩容、抗感染、输血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。

4月10日,团团病情缓和,第三次回到新生儿外科继续治疗。治疗期间,因为病情反复,呛咳憋气,肺部感染,腹股沟斜疝嵌顿等复杂原因,团团又一次在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外科普通病房间辗转治疗。

救治 新生

经过医护人员连续多日的精心治疗,团团的各项指标逐步稳定,体重也在一天天的增长,壮文军和包景峰联合查房评估,他已经达到了关瘘手术指征。5月29日,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,两位专家为他关闭了回肠造瘘口。手术后,经过重症医学科(第四次)围手术期救治,团团才终于摘掉了“病危病重”的帽子,经过新生儿外科病房的后续观察治疗,近日,他就要康复出院了。

2024年12月26日到2025年6月下旬,团团一共住院4个多月,历经2次外科手术和1次纤维支气管镜手术,4次进出重症医学科,体重从出生时的900克长到4500克,体形从医生的一只手掌大小,到妈妈可以沉甸甸地抱在怀里,他成功闯过呼吸关、感染关、营养关……生命之路除了艰辛和挑战,更多的是医患间的携手与共,同心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