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新闻

一家三娃和我院特需病房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15:11:23 浏览量:2

院的特需病房,是静音守护病房,在这里,有诊疗的专业,也有守护的温馨,见证了许许多多小患者的成长与康复。

个娃说:这里,像家

10月10日5岁的昊昊(双胞胎弟弟)因为咳嗽、发热,入住院特需病房诊断肺炎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。10月14日5岁的沛沛(双胞胎哥哥)因为咳嗽、发热,入住院特需病房诊断肺炎、肺炎支原体感染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。10月20日10岁的姐姐果果因为断断续续咳嗽1个月,入住院特需病房,诊断肺炎。一家生了三个娃,可是,短时间内这三个娃接连被病魔缠上了。爸爸妈妈的生活突然就乱了——三个孩子无精打采,发热、咳嗽、食不下咽……爸爸、妈妈加上外婆白天晚上连轴转,照顾三个生病的孩子,还要操心着他们的体温、吃饭、用药,身心俱疲。

看到这个特殊的家庭,院特需病房的医护人员心疼不已。爸爸妈妈要上班,要忙进忙出给三个孩子准备生活物资,有时只能留下耳顺之年的奶奶照顾三个孩子。于是,医护人员主动承担起帮忙看娃的任务:给沛沛喂饭,拎着输液瓶陪昊昊上厕所,带着果果去阅读区看书……针对三个孩子不同的病情,科主任李林带领团队制定了不同的诊疗方案:沛沛用红霉素,昊昊用阿奇霉素,果果用中药敷贴……给到他们精准的“个性化”治疗。作为双胞胎,昊昊、沛沛长相相似,但护士阿姨们用心辨认,除了保障精准用药,她们亲切的交流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归属感。在这个静音守护病房,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休息和康复,医护人员的脚步放轻了,诊疗器械的操作声被人为控制得轻了,连走廊的灯光都调得格外柔和。经过一天天的治疗,三个孩子的指标逐渐回归正常,孩子们脸上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红润,这个家庭的“暂停键”终于可以按下“播放键”了。

经过数日的治疗,三个孩子先后出院了。外婆握着医护人员的手,激动不已:“原本以为三个孩子生病是一场‘劫难’,但在这里,我们感受到的全是踏实,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。”

“不怕痛的小迪”康复记

2岁女孩小迪因为连续多日的咳嗽、发热,被确诊患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。10月27日,她被爸爸妈妈抱着住进了院特需病房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她不懂生病意味着什么,只知道她不能回到熟悉的家,医院里每天的打针、吃药或是做雾化治疗,对她而言都是让她害怕的事。

每当看到小迪哭,医护人员的心都揪着。他们深知,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更需要用爱和耐心去安抚她的情绪。医疗团队除了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关心她,还为她制定了专业的综合治疗方案,帮助她早日康复。护士阿姨们则精心准备了各种色彩斑斓的贴纸,在治疗前,耐心地给小迪讲生动的故事,用贴纸勉励她,让她渐渐熟悉了周边的环境和人群。

在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的努力下,小迪逐渐变得勇敢,甚至面对打针,她还主动伸出了小手,眼神里虽然还有一丝害怕,但更多的是坚定。看到她病情一天天好转,和医护人员也一天天熟悉起来,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特需病房的医护人员不仅医术高明,更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,在你们这里,喂药、打针、雾化不再是一场与孩子的恶战。”

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,小迪的身体逐渐康复。11月4日,她要出院了。那天,她穿着漂亮的新衣服,蹦蹦跳跳地来到医护人员面前,和爸爸妈妈一起送上了鲜红的锦旗,上面写着“医德高尚医术精,关爱病患暖人心”,落款是“不怕痛小朋友小迪”。

“静音守护”到“精准诊疗”,从“细节关怀”到“家庭式陪伴”,特需病房以优质服务满足孩子的多元化健康需求,托举家庭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