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新闻

“孩子,我们再坚持一下,不要放弃!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8:29:30 浏览量:6

——这位“医生妈妈”守护白血病儿童15年

院的血液肿瘤科,医护、患儿、家属的时间是以“疗程”来计算的。一个初发白血病孩子从确诊到结束化疗,通常需要两年左右。这里的孩子被称为“生命小战士”,而带领他们一起和病魔做斗争的,是科主任周华和她的团队。

15年前,周华选择血液肿瘤专业时,白血病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“不治之症”。如今,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缓解率已经提升至90%以上。

“孩子其实什么都懂”

10月24日早晨8点,周华带着团队开始查房。在第五个床位前,她轻轻摸了摸一个光头小男孩的脸。“今天画画了吗?”孩子露出羞涩的笑容,从枕头下拿出一张涂鸦。

在这里,周华不仅是医生,更像是孩子们的“周阿姨”。她深知,治疗白血病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心理战。

她记得一位青春期的孩子,第一次化疗,胃肠道反应特别重,那一个疗程,他几乎没有吃下任何东西,哪怕给孩子用了强效止吐药,效果并不好,孩子害怕得不敢再进食。每个疗程间隔2周或1个月左右不等,周而复始,几个疗程下来,孩子暴瘦30斤。家属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谈疾病本身甚至复发的可能,无形中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
周华一次次找孩子的父母沟通:“孩子大了,什么都懂。咱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讲病情,而是要给孩子说一些激励的话,多鼓励他。”她深知,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治疗进程。

从此,他们的团队里多了心理医生,定期组织患儿家长交流。她说:“我期望孩子们不仅身体健康,而且心理健康,能够尽早地重新回归学校,融入社会。”

“再坚持一下,不要放弃”

“再坚持一下,不要放弃”,这是周华对家长说得最多的话。在她看来,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可能。

去年清明假期,一个一岁多的男孩王明(化名)因化疗导致的神经毒性反应,全身肌肉都受到影响,最严重时甚至连眼球都不会转动。妈妈舍不得让孩子进重症监护室,担心进去后就再也见不到了。

周华理解这种心情,但她更清楚,不进重症监护室,孩子可能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。假期里,她每天都来医院,与家长反复沟通。“我们看到你们的努力,也请你们相信我们的专业。”最终,家长被说服了。

孩子在重症监护室期间,周华每天早晚都会去看他。经过精心治疗,孩子从病危状态逐渐恢复。如今,这个曾经被判定“可能过不来”的孩子已经两岁多,能满地奔跑。“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。”周华说,“我每次在床边唤他名字,叫他加油时,哪怕没什么力气,他都会努力点头回应。”

还有一个来自金坛的男孩,被多家医院判定“无法治疗”。周华和团队没有放弃,反复讨论后建议加用一种靶向药。两个月后,孩子病情明显好转。“但凡有一线希望,我们就会尽百分百的努力,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。”

“不治之症”到“90%治愈缓解率”

在周华的手机里,存着许多康复孩子的照片。他们中有的已上大学,每年科室组织的“生命小战士”病友会上,这些孩子都会回来,为正在治疗中的患儿家庭打气,给他们带去生命的希望。

“一个白血病的完整疗程要两年左右,我们要陪着孩子闯过感染、出血、贫血等重重关卡,孩子和我们就像家人一样。”周华说。

尽管治愈率不断提高,仍有孩子的生命无法挽回。每当这时,周华会压抑很久,也会在没人的时候默默掉眼泪。

她记得一个14岁的女孩,在最后一次抢救前对她说:“阿姨,我感觉这次过不去了。”几天后,孩子真的离开了。“这些孩子走之前好像都有预感。”周华的声音低沉下来,但她从不允许自己沉溺于这种低落的情绪中,会重新打起精神来。“越难治的病例,越要反复研究治疗方案。我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,有一天,孩子能够不化疗,像治疗高血压一样,只吃药就能控制病情。”

“我们从未停止相信奇迹”

在血液肿瘤科的走廊上,有一块贴满孩子们画作和手工的展示板。这些五彩斑斓的作品,是孩子们在治疗间隙的精神寄托。

周华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、画画。“我们要看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,有的喜欢画画,有的喜欢做手工。”她说,这些活动不仅是娱乐,更是治疗的一部分。“去年我们搞活动,我说每人都要完成一个小任务,大家都很起劲。”

采访中记者看到,科室里备着各种玩具,充满着童趣。寒暑假时科室还会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陪孩子们玩耍。周华说:“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,给孩子们带去快乐的同时,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。”

周华曾被长辈劝退过:“医生太苦了。”“但我喜欢孩子,看到他们生病更揪心,总想尽一份微薄之力。”周华说,刚工作时,曾有机会选择其他专业,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科。医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从2010年到血液科至今,已经15年了,她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“医生不仅是职业,更是一场与生命同行的修行。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生命的韧性,也从家长身上学会坚持。他们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医生。”

“血液科的医生要比其他专科的医生要求更高、压力更大,”周华说,“但没有人抱怨。”很多时候,全科的医生都自发留下来,讨论一个危重患儿的治疗方案。“每当看到曾经奄奄一息的孩子如今健康地活着,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周华说,“这就是为什么,我们从未停止相信奇迹。”